
伊敏煤电企业先容
华能履行社会责任典型案例之二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国家全面转变能源发展战略,华能伊敏煤电企业被国家确定为全国首家煤电联营试点企业。多年来,伊敏煤电企业依托煤炭资源优势,走煤电一体化发展道路,将一次能源就地转化为二次能源,实现“煤从空中走”,变输煤为输电,实践了低发热量褐煤富集地区有效利用褐煤的成功经验。
伊敏煤电企业实施煤电一体化发展战略,历经三十余年开发建设,现已成为电力装机340万千瓦、煤矿年产能2200万吨,拥有在岗职工4063名的大型能源企业。伊敏煤电企业高举“煤电一体化,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大旗,开辟了一条“科学发展、循环发展、清洁发展、绿色发展”之路,成功打造出了具有循环、科学、高效、环保特征的煤电一体化生产模式--“伊敏模式”,成为中国能源工业领域实施煤电一体化战略,发展循环经济的成功范例。
一、伊敏煤电一体化项目的特点
(一)将煤矿和电厂统一考虑,实现规划、设计和建设“三同时”。
伊敏煤电一体化项目在设计规划时,结合煤炭资源赋存情况,对电厂及相关设施的选址进行统一规划,对总平面布置和交通运输、生产辅助、生活设施等统筹考虑。发电厂建在露天矿坑口,燃料和灰渣采用皮带运输,煤矿疏干水通过地下管道输送到发电厂作为一期机组的循环补给水。这种设计理念避免了燃料长距离运输,节省了运输费用;不建设灰场,充分利用疏干水,减少了土地占用、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二)把煤矿和电厂变成一个经济实体,实现经营一体化。
实行一级核算、统一经营的“扁平化”管理模式。煤电企业是唯一的法人,财务实行统一核算,发电厂和露天矿及其他生产辅助和生活服务单位是成本控制中心,发电用煤只作为中间产品,没有销售环节;厂、矿之间不进行财务结算,合理避免了在交易时产生的财务、税务风险;企业集中管理资金,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设立物资供应部,统一负责生产基建物资的招投标、采购运输及仓储供应等工作,降低了采购风险和经营成本。
在当前煤炭价格上涨、煤炭运输紧张的环境下,伊敏煤电一体化模式凸显了抗风险能力,2010年及2011年,企业分别实现利润8.67亿元和11.64亿元。
(三)构建了以服务于电力安全生产为中心的生产指挥体系。
按照煤、电两个行业生产特点,构建了以保证电力生产安全为中心的指挥体系。发电厂值长作为企业生产总调度,负责统筹协调、联系沟通煤、电两个行业的生产作业,保证非连续性的煤炭生产按照连续性的电力生产要求组织生产。
(四)生产工艺形成闭环管理,实现了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生产工艺形成闭环管理,实现了“煤、电、水、灰、土”循环利用,是发展绿色和循环经济的成功范例。用褐煤发电把一次能源就地转化为二次电能输出,实现环保清洁生产。煤炭生产用电作为厂用电由发电厂提供;煤炭生产产生的疏干水,通过地下管道输送到电厂用作机组冷却水,每年可利用疏干水1600-1800万吨左右;2010年建设了中水处理工程,年处理可利用城镇污水500万吨用于电厂循环补给水。煤炭燃烧后产生的灰渣在提取铁粉、用作工业原料等分级利用后,剩余部分回填到露天矿采空区。将剥离过程中的地表腐殖土存放起来,覆盖到达到设计标高的排土场,用于恢复植被,做到了资源循环利用。
二、伊敏煤电企业节能环保工作情况
企业从开发建设以来,从污染控制、节能降耗、保护环境三个方面涵盖了整个开发、生产过程,提出了“不让一滴污水流入伊敏河,不让一寸周边草地沙化,保护好头顶一片蓝天”的环保目标,积极创建“环境友好企业”。2011年企业发电煤耗从2005年的309.50克/千瓦时下降到300.18克/千瓦时,综合厂用电率从5.30%下降到5.09%,新鲜水耗1.94千克/千瓦时,单位发电量烟尘排放量0.14克/千瓦时,单位发电量二氧化硫排放量1.28克/千瓦时,单位发电量氮氧化物排放量0.74克/千瓦时。按照发电量172.43亿千瓦时计算,年节约标煤6.8万吨,节省厂用电3621万千瓦时,相应减排二氧化硫544吨,工业增加值能耗达到7.04吨标煤/万元,比同期同口径下降3.6%。
为了不断提高企业绿色环保能力和水平,近年来,伊敏煤电企业重点做了一下几方面工作:
(一)提高思想认识,健全环保监督管理体系。通过大力宣传,使企业各级干部和全体职工牢固地树立起注重科技、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意识。企业设立了环境保护管理委员会、环保科技处、环境监测站等环保管理监测机构,建立了企业、厂矿、车间三级环保技术监督网络,对污染源、环保设施进行全面、全过程、全方位监督管理。
(二)加强污染治理,提高环保控制能力。近几年共投资3亿多元进行了十多项环保工程设施建设。主要项目有:
电厂燃煤废气,采用高效静电除尘器对废气进行除尘,电除尘器除尘效率达到99.7%以上。二期工程锅炉采用低氮燃烧技术,进一步降低氮氧化物排放浓度。三期工程企业进一步加大环保投入力度,同步建设了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系统和SNCR脱硝系统,脱硫率达90%以上。
投资9千多万元的煤电企业粉尘综合治理项目,将输煤走廊、除灰走廊以及锅炉厂房的粉尘浓度降到了2毫克/立方米以下;
投资3600多万元的污水土地处理系统扩建项目,建成了容积500万立米的氧化塘,每年将企业300万吨以上的生活废水处理合格后用于灌溉草原和林地。2010年企业投资10200万元建设伊敏煤电企业污水中水处理厂,每年可节约近900万立方米水资源;
投资160万元的固体垃圾填埋处理项目,使企业的生活固体垃圾,从住户到垃圾场,实现了袋装集中存放、封闭式清运、集中填埋一条龙处理;
投资760万元建设露天矿、发电厂储煤场降尘网项目,每年可以减少煤场扬尘2万吨以上。
(三)注重科技创新,搞好节能减排。近几年累计投资2亿多元,进行了23项节能减排技术改造。主要项目有:
投资2000多万元的发电厂“数字化电厂关键技术”项目,是国家“十五”科技公关计划引导项目,提高了机组运行稳定性,为机组安全经济运行提供了有力保证;
先后进行了一期两台机组DCS改造,输煤除灰、化学程控改造,通过改造,提高了热控系统设备可靠性,减少机组非计划停机次数,从而降低机组启动方面能耗;
对厂房供暖系统进行改造和通过无渗漏治理,降低了补水率,通过对循环水加酸和缓蚀阻垢剂联合处理改造后可以使厂循环水浓缩倍率达到3以上,每年可节约工业用水207万吨;
投资1500万元的锅炉干排渣技术改造项目,在全国同类型机组属于首例,改造后灰渣含炭量由原来的20-30%降低到10%左右,锅炉效率提高了0.73%,每年可节约燃料3.5万吨,降低电耗325万千瓦时;
投资1200万元的发电厂抽汽集中供热技术改造项目,取消了62台供热小锅炉,提高供热效率30%以上,每年节煤10万吨左右。
(四)发展循环经济,进一步促进环境保护。企业煤电一体化生产模式实现了煤、灰、水、土之间的科学循环利用,每年可重复利用疏干水1300多万吨,综合利用灰渣50多万吨,利用腐殖土恢复植被30多公顷。同时,在生产过程中,企业投资500多万元,建成了年产2000万块粉煤灰砖的新型建筑材料厂;投入60多万元建成了粉煤分选储存装卸装置,提高粉煤灰综合利用的附加值,每年可以为蒙西水泥厂提供10万吨以上粉煤灰。
(五)植树造林,恢复植被,绿化环境。企业积极投入资金,不断恢复自然生态,美化绿化周围环境。截至2011年,采区复垦457.86公顷、复垦率达到97.75%,基本恢复了草原原貌。在生产、生活区,种植各种树木159万株(丛)、种植草坪81.1万平方米,绿化面积10340亩,建设职工休闲学问广场1个,休闲公园6个,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多年来,企业环保工作进步显著,得到周边群众广泛认可,并获得多项相关荣誉。同时,多年来没有发生过一次污染事件及环境问题群众上访事件,所有环保设施正常运转率100% ,污染物达标排放率100% 。
华能伊敏煤电企业
——发展循环经济的成功典范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国家全面转变能源发展战略,华能伊敏煤电企业被国家确定为全国首家煤电联营试点企业。多年来,伊敏煤电企业依托煤炭资源优势,走煤电一体化发展道路,将一次能源就地转化为二次能源,实现“煤从空中走”,变输煤为输电,实践了低发热量褐煤富集地区有效利用褐煤的成功经验。
伊敏煤电企业实施煤电一体化发展战略,历经三十余年开发建设,现已成为电力装机340万千瓦、煤矿年产能2200万吨,拥有在岗职工4063名的大型能源企业。伊敏煤电企业高举“煤电一体化,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大旗,开辟了一条“科学发展、循环发展、清洁发展、绿色发展”之路,成功打造出了具有循环、科学、高效、环保特征的煤电一体化生产模式--“伊敏模式”,成为中国能源工业领域实施煤电一体化战略,发展循环经济的成功范例。
一、伊敏煤电一体化项目的特点
(一)将煤矿和电厂统一考虑,实现规划、设计和建设“三同时”。
伊敏煤电一体化项目在设计规划时,结合煤炭资源赋存情况,对电厂及相关设施的选址进行统一规划,对总平面布置和交通运输、生产辅助、生活设施等统筹考虑。发电厂建在露天矿坑口,燃料和灰渣采用皮带运输,煤矿疏干水通过地下管道输送到发电厂作为一期机组的循环补给水。这种设计理念避免了燃料长距离运输,节省了运输费用;不建设灰场,充分利用疏干水,减少了土地占用、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二)把煤矿和电厂变成一个经济实体,实现经营一体化。
实行一级核算、统一经营的“扁平化”管理模式。煤电企业是唯一的法人,财务实行统一核算,发电厂和露天矿及其他生产辅助和生活服务单位是成本控制中心,发电用煤只作为中间产品,没有销售环节;厂、矿之间不进行财务结算,合理避免了在交易时产生的财务、税务风险;企业集中管理资金,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设立物资供应部,统一负责生产基建物资的招投标、采购运输及仓储供应等工作,降低了采购风险和经营成本。
在当前煤炭价格上涨、煤炭运输紧张的环境下,伊敏煤电一体化模式凸显了抗风险能力,2010年及2011年,企业分别实现利润8.67亿元和11.64亿元。
(三)构建了以服务于电力安全生产为中心的生产指挥体系。
按照煤、电两个行业生产特点,构建了以保证电力生产安全为中心的指挥体系。发电厂值长作为企业生产总调度,负责统筹协调、联系沟通煤、电两个行业的生产作业,保证非连续性的煤炭生产按照连续性的电力生产要求组织生产。
(四)生产工艺形成闭环管理,实现了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生产工艺形成闭环管理,实现了“煤、电、水、灰、土”循环利用,是发展绿色和循环经济的成功范例。用褐煤发电把一次能源就地转化为二次电能输出,实现环保清洁生产。煤炭生产用电作为厂用电由发电厂提供;煤炭生产产生的疏干水,通过地下管道输送到电厂用作机组冷却水,每年可利用疏干水1600-1800万吨左右;2010年建设了中水处理工程,年处理可利用城镇污水500万吨用于电厂循环补给水。煤炭燃烧后产生的灰渣在提取铁粉、用作工业原料等分级利用后,剩余部分回填到露天矿采空区。将剥离过程中的地表腐殖土存放起来,覆盖到达到设计标高的排土场,用于恢复植被,做到了资源循环利用。
二、伊敏煤电企业节能环保工作情况
企业从开发建设以来,从污染控制、节能降耗、保护环境三个方面涵盖了整个开发、生产过程,提出了“不让一滴污水流入伊敏河,不让一寸周边草地沙化,保护好头顶一片蓝天”的环保目标,积极创建“环境友好企业”。2011年企业发电煤耗从2005年的309.50克/千瓦时下降到300.18克/千瓦时,综合厂用电率从5.30%下降到5.09%,新鲜水耗1.94千克/千瓦时,单位发电量烟尘排放量0.14克/千瓦时,单位发电量二氧化硫排放量1.28克/千瓦时,单位发电量氮氧化物排放量0.74克/千瓦时。按照发电量172.43亿千瓦时计算,年节约标煤6.8万吨,节省厂用电3621万千瓦时,相应减排二氧化硫544吨,工业增加值能耗达到7.04吨标煤/万元,比同期同口径下降3.6%。
为了不断提高企业绿色环保能力和水平,近年来,伊敏煤电企业重点做了一下几方面工作:
(一)提高思想认识,健全环保监督管理体系。通过大力宣传,使企业各级干部和全体职工牢固地树立起注重科技、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意识。企业设立了环境保护管理委员会、环保科技处、环境监测站等环保管理监测机构,建立了企业、厂矿、车间三级环保技术监督网络,对污染源、环保设施进行全面、全过程、全方位监督管理。
(二)加强污染治理,提高环保控制能力。近几年共投资3亿多元进行了十多项环保工程设施建设。主要项目有:
电厂燃煤废气,采用高效静电除尘器对废气进行除尘,电除尘器除尘效率达到99.7%以上。二期工程锅炉采用低氮燃烧技术,进一步降低氮氧化物排放浓度。三期工程企业进一步加大环保投入力度,同步建设了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系统和SNCR脱硝系统,脱硫率达90%以上。
投资9千多万元的煤电企业粉尘综合治理项目,将输煤走廊、除灰走廊以及锅炉厂房的粉尘浓度降到了2毫克/立方米以下;
投资3600多万元的污水土地处理系统扩建项目,建成了容积500万立米的氧化塘,每年将企业300万吨以上的生活废水处理合格后用于灌溉草原和林地。2010年企业投资10200万元建设伊敏煤电企业污水中水处理厂,每年可节约近900万立方米水资源;
投资160万元的固体垃圾填埋处理项目,使企业的生活固体垃圾,从住户到垃圾场,实现了袋装集中存放、封闭式清运、集中填埋一条龙处理;
投资760万元建设露天矿、发电厂储煤场降尘网项目,每年可以减少煤场扬尘2万吨以上。
(三)注重科技创新,搞好节能减排。近几年累计投资2亿多元,进行了23项节能减排技术改造。主要项目有:
投资2000多万元的发电厂“数字化电厂关键技术”项目,是国家“十五”科技公关计划引导项目,提高了机组运行稳定性,为机组安全经济运行提供了有力保证;
先后进行了一期两台机组DCS改造,输煤除灰、化学程控改造,通过改造,提高了热控系统设备可靠性,减少机组非计划停机次数,从而降低机组启动方面能耗;
对厂房供暖系统进行改造和通过无渗漏治理,降低了补水率,通过对循环水加酸和缓蚀阻垢剂联合处理改造后可以使厂循环水浓缩倍率达到3以上,每年可节约工业用水207万吨;
投资1500万元的锅炉干排渣技术改造项目,在全国同类型机组属于首例,改造后灰渣含炭量由原来的20-30%降低到10%左右,锅炉效率提高了0.73%,每年可节约燃料3.5万吨,降低电耗325万千瓦时;
投资1200万元的发电厂抽汽集中供热技术改造项目,取消了62台供热小锅炉,提高供热效率30%以上,每年节煤10万吨左右。
(四)发展循环经济,进一步促进环境保护。企业煤电一体化生产模式实现了煤、灰、水、土之间的科学循环利用,每年可重复利用疏干水1300多万吨,综合利用灰渣50多万吨,利用腐殖土恢复植被30多公顷。同时,在生产过程中,企业投资500多万元,建成了年产2000万块粉煤灰砖的新型建筑材料厂;投入60多万元建成了粉煤分选储存装卸装置,提高粉煤灰综合利用的附加值,每年可以为蒙西水泥厂提供10万吨以上粉煤灰。
(五)植树造林,恢复植被,绿化环境。企业积极投入资金,不断恢复自然生态,美化绿化周围环境。截至2011年,采区复垦457.86公顷、复垦率达到97.75%,基本恢复了草原原貌。在生产、生活区,种植各种树木159万株(丛)、种植草坪81.1万平方米,绿化面积10340亩,建设职工休闲学问广场1个,休闲公园6个,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多年来,企业环保工作进步显著,得到周边群众广泛认可,并获得多项相关荣誉。同时,多年来没有发生过一次污染事件及环境问题群众上访事件,所有环保设施正常运转率100% ,污染物达标排放率100% 。
行业相关链接

中国中央人民政府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环境保护部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能源局
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
国家核安全局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中国电力资讯网
中国核工业集团
国家电网企业
中国南方电网企业
中国大唐集团企业
中国华电集团企业
中国国电集团企业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企业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企业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企业
中国海运集团总企业
华润集团有限企业
国家核电技术有限企业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企业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企业
中国葛洲坝集团企业
中国发电企业信息网
国家电力信息网
国家电力资讯网
"未来电力"企业联盟
中国电力网
荷兰皇家壳牌石油企业...
英国石油企业(BP)
意昂集团(E.ON)
通用电气企业(GENERAL...
意大利国家电力企业(ENEL)
法国电力企业(?LECTRICIT...
莱茵集团(RWE)
东京电力企业(TOKYO...
韩国电力企业(KOREA...

华能微信公众号

华能微博
COPYRIGHT ? 1977-2016 BY 澳门十大正规网站-澳门正规赌博官方网址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6号 邮编:100031